type
SubMenu
status
Published
date
Mar 30, 2023
slug
Bronze-Ware-3
summary
《翦商》是一部考古推理書籍,基於考古事實,對夏商的狀況開展了腦洞大開的推理。但又合乎考古發現的邏輯,即便考古大家許宏都挑不出什麽硬傷,並還爲之作序。既然是基於青銅時代的考古,其中提及的青銅器自然非常多,基本全是念不出的名稱,因此在這裏從網上收集相關資料作一個整理。
tags
文字
category
摘录
icon
password
Property
Apr 25, 2023 12:48 PM
💡
《翦商》是一部考古推理書籍,基於考古事實,對夏商的狀況開展了腦洞大開的推理。但又合乎考古發現的邏輯,即便考古大家許宏都挑不出什麽硬傷,並還爲之作序。既然是基於青銅時代的考古,其中提及的青銅器自然非常多,名稱在當代多不常用,難以準確讀出,因此在這裏從網上收集相關資料作一個整理。
中國青銅器是中國在夏商周時期的文化與科技的代表,具有特殊的社會地位,是森嚴等級制度的產物。中國青銅器最早出現於公元前五千年,到漢代逐漸由鐵器所取代,中國的青銅時代跨越了約三千年的歷史長河。青銅合金主要以銅-錫-鉛為主要原料。 補充1:純銅熔點高,熔化后流動性差,并且太軟。加入錫可以降低熔點,增加流動性,加入鉛后硬度增加,但是加太多會太脆。 補充2:彝(yí)器是中國古代青銅器中的祭器。後來彝器成了中國商周時期青銅禮器的泛稱。

青銅酒器

飲酒器:
盛酒器:、鈃、方彝

青銅酒器·

青銅酒器·爵·圖例

商代中期的獸面紋爵
商代中期的獸面紋爵
二里頭文化(商代早期)青銅管流爵
二里頭文化(商代早期)青銅管流爵
商代帶紋爵
商代帶紋爵
notion image
 

青銅酒器·爵·説明

爵是中國傳統一種用於飲酒的容器(大眾熟知的功能為飲酒器具,但尚有爭議,可能為禮器用於祭祀),從出土的造型來看,有三足爵、瓚型爵、鳥型爵。
三足爵為大眾熟知的爵造型,前有流(傾酒的流槽),後有尾,中有杯,一側有鋬,下有三足,杯口有二柱。瓚型爵與三足爵最大的不同是沒有足的結構,且有握柄,用以抓持。
爵同時又是飲器的通稱。爵在商代和的西周青銅禮器的考古發現中是相當常見的。《博古圖》對於爵的使用曾經有過歸納:「爵於彝器是為至微,然而禮天地、交鬼神、和賓客以及冠、昏、喪、祭、朝聘、鄉射,無所不用,則其為設施也至廣矣。」
河南省偃師市二里頭文化的銅爵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青銅容器,也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青銅酒器。

青銅酒器·爵·功能

上面提到爵的幾種器形從外觀的實用功能角度來看,可能都不適合飲酒,其是否作為飲酒器具目前仍存在爭議。
加熱鬯(chàng)酒:三足爵底部立有三足,可用於加熱內部的酒,使酒香味溢散,神明享用後,便達到了人神溝通的目的。
以酒澆地:將爵中的酒向下灑在地上等,三足爵和瓚型爵都有此功能。
祭祀上飲酒:《禮記•祭統》: 「君執圭瓚灌屍」,在祭祀儀式上,一人作為「屍」,可以抿一口祭祀用的瓚中的酒。
 

青銅酒器·角

角是中國古代一種用於飲酒的容器。角與爵形狀相似,不同之處在於角無流而具兩翼,口沿無柱,多有蓋。角是從爵演化而來的飲器,主要出現在殷商晚期以及商周之際,是下層官吏和平民的用品
《禮記·禮器》曰:「尊者舉觶,卑者舉角」。鄭玄注曰「舊說雲『爵一升,觚二升,觶三升,角四升,散五升』」
西周有蓋銅角。甘肅省博物館藏
西周有蓋銅角。甘肅省博物館藏

青銅酒器·斝(jiǎ)

斝是中國先秦時期的酒器兼禮器。斝外形像酒杯,一般有三隻腳,一個把手,圓形口沿上方有兩根小柱子,通常由青銅鑄造,可能主要用於加熱酒水和奠祭。青銅斝流行於商代至西周早期,此後就基本消失。

青銅酒器·斝·形制

斝的形制與同為青銅酒器的爵類似:有較深的筒狀腹;腹的一側有鋬(pàn),即把手;腹的下面一般有三隻足(大多中空),其中一隻位於鋬下方;口部敞開,口沿上大多立有兩根短小的柱
斝與爵的主要不同之處有三點:
  • 斝的口部為普通圓形,沒有爵的流和尾。
  • 斝的體形一般要大於爵
  • 斝的兩柱聯線與鋬弓方向垂直爵的兩柱聯線與鋬弓方向平行。換言之,從上方俯視,斝的鋬與兩柱呈等腰三角形狀,鋬為頂點;爵的鋬則在兩柱的某一側。
腹足不分斝 德國科隆東亞藝術博物館藏
腹足不分斝 德國科隆東亞藝術博物館藏
商代晚期饕餮紋斝,中國國家博物館藏
商代晚期饕餮紋斝,中國國家博物館藏
平底斝 塞爾尼希博物館藏
平底斝 塞爾尼希博物館藏
notion image
四足斝 聖地牙哥藝術博物館藏
四足斝 聖地牙哥藝術博物館藏

青銅酒器·斝·歷史及功用

青銅斝流行於商代至西周早期,此後即消失。具體而言,青銅斝出現於商代早期後段,目前經科學考古出土的青銅斝中,時代最早的屬於二里頭文化四期;商早期後段到中期是青銅斝使用的高峰時期,雖然出土的絕對數量不多,但在出土青銅器、尤其是酒器中所占比重較大;商代後期的青銅斝出土數量多,製作精美,體量碩大,鑄造工藝提高,但在出土酒器中所占比重降低;西周早期,青銅斝的數量減少,目前發現的時代最晚的青銅斝制於周昭王時代。商中期以後還出現了模仿青銅斝器形而制的陶斝。後代也有用金、銀、玉等其他材料製作的斝。
容庚指出斝與爵、角都有三足,且大多中空,因此斝的功用也應該跟爵、角一致,用以溫酒。出土實物亦證明斝為溫酒器。1955年,鄭州市白家莊清理了四座商代墓葬,出土的銅斝表面滿浮煙燻痕,內部有灰白色水鏽。1975年,鄭州商城東北部發現一座商代土坑墓,挖掘出的銅斝內壁有白色水鏽,器底外部有煙燻痕。先秦典籍中的「斝」則多用於祼(guàn,古代一種祭祀的儀式,將酒灑在地上以告神。)禮,即奠祭。《禮記》和《周禮》都有相關記載。不過如前所述,先秦典籍中「斝」與今日所稱的「斝」是否為一物還有爭議。

青銅酒器·觚(gū)·同

觚,本名「」,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用於承酒的禮器,盛行於商晚期和西周,材質爲青銅。圈足,喇叭口,長身,口部和底部都呈現為喇叭狀,形似尊。有圓胴和方胴、出戟和無出戟等之分。宋和明清時期所製者則多爲瓷質。
春秋時期,觚的造型已發生變化,與商、西周不同。孔子對此感歎道:「觚不觚,觚哉!觚哉!」
宋代的繪畫上已出現將觚作爲花器的使用方式。明代、清代將之稱爲「花觚」。清代有仿製古青銅器的花觚。
商代中期的青銅獸面紋觚,作爲酒器。兽面纹觚形体较小,纹饰简单,颈部较短,口沿向外伸张不大,这些都是商代前期青铜觚的特点。
商代中期的青銅獸面紋觚,作爲酒器。兽面纹觚形体较小,纹饰简单,颈部较短,口沿向外伸张不大,这些都是商代前期青铜觚的特点。
兽面纹觚,通高15.1厘米,宽10.7厘米,重0.37kg。觚体圆,喇叭形状,侈口,束腰,圈足。腰饰兽面纹,无地纹,上饰弦纹二道,下饰弦纹三道。
兽面纹觚,通高15.1厘米,宽10.7厘米,重0.37kg。觚体圆,喇叭形状,侈口,束腰,圈足。腰饰兽面纹,无地纹,上饰弦纹二道,下饰弦纹三道。

青銅酒器·觚·名稱

在古代文獻中,「觚」這個詞不見於甲骨文,也不見於青銅器的銘文,最早出現在《儀禮》中。
最早將文獻中的「觚」與實物聯繫起來的,是宋代金石學家。中國古代青銅器的名稱,大多由宋代的金石學家命名。有的是依據器物自身銘文中的本名,有的則是經過考證,觚就屬於後一種。據《博古圖錄》中記載,北宋畫家李公麟收藏了一件青銅容器,容量剛好是爵的二倍,與《韓詩外傳》記載的「一升曰爵,二升曰觚」完全一致,便將這類青銅容器叫做「觚」了。
宋人的結論是錯誤的。
2009年8月,考古學家在一名陝西收藏家手中發現一件據說出土自山西的觚,這個觚製造精美、時代明確(西周康王時代)、還有一篇銘文:「成王易內史豊祼,弗敢豦,作祼同」。大意是說:成王賞賜內史亳醴酒、祼禮,亳不敢忘,做了用以祼禮的同。通過銘文,我們可以知道,這種喇叭口、圈足、長身的青銅酒器叫「同」,而並不是宋代人認為的文獻中的「觚」。
至於文獻中的「觚」是什麼器物,還需要另加研究。然而自宋至今已近千年,人們已經習慣將這種青銅器稱為觚,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叫法。

青銅酒器·觶(zhì)

觶(讀作「志」)是中國古代禮器中的一種,做盛酒用。流行於商朝晚期和西周早期。
商朝時,觶為小瓶形狀,大多有蓋子,圓腹,侈口,圈足。西周時出現方柱形的觶,春秋時演變成長身,形狀像觚。
獸面紋觶,1964年北窯龐家溝出土,攝於洛陽博物館
獸面紋觶,1964年北窯龐家溝出土,攝於洛陽博物館

青銅酒器·觥(gōng)

觥是中國流行於商朝晚期至西周早期的酒器。
觥的器身呈橢圓形或方形,圈足或四足。帶蓋,呈有角獸頭或長鼻上卷的象頭形狀。有的觥全身為動物形狀,蓋為獸頭、背,器身為獸腹,足為獸腿。觥的裝飾紋類似於犧尊、鳥獸形卣。和獸形尊不同的是,觥蓋為獸頭連接獸背的形狀,流部為獸頸,用於倒酒。
商代晚期的共父乙觥,攝於上海博物館
商代晚期的共父乙觥,攝於上海博物館
觥(晚商),美國布魯克林博物館,兩側各有一條饕餮,鋸齒形開口
觥(晚商),美國布魯克林博物館,兩側各有一條饕餮,鋸齒形開口
兽面纹觥 失盖,椭圆形体,口上有流,鋬上铸一兽首,高圈足。流、腹、足上起扉棱。通体以雷纹为地纹,饰兽面纹和夔纹。
兽面纹觥 失盖,椭圆形体,口上有流,鋬上铸一兽首,高圈足。流、腹、足上起扉棱。通体以雷纹为地纹,饰兽面纹和夔纹。

青銅酒器·尊

尊,今作樽,指商周時期的一類中大型青銅盛酒器。尊的形制圈足,圓腹或方腹,長頸,敞口,口徑較大。尊盛行於商代至西周時期,春秋後期已經少見。較著名的有四羊方尊。
商周至戰國時期,還有另外一類形制特殊的盛酒器—犧尊。犧尊通常呈鳥獸狀,有羊、虎、象、豕、牛、馬、鳥、雁、鳳等形象。犧尊紋飾華麗,在背部或頭部有尊蓋。
商代中期的獸面紋尊
商代中期的獸面紋尊
商代後期 三羊尊。尊为大口广肩型,厚唇外折,细颈上有三道凸弦纹。肩部等距离地装饰三只高浮雕形式的卷角羊头,间以回形纹为地的目形纹饰。腹部较肥硕,纹饰更为华丽,在回纹地上有三组兽面纹,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兽面上最能传神的眼睛,增加了肃穆庄重的气氛。圈足较高,上边有两条凸弦纹,中间有三个等距离的较大圆形孔,这是商代铜器的典型特征之一,圈足的下部在回纹地上饰有六组兽面纹。全器图案布局错综复杂,繁而不乱,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同类器物中之最大者。这件尊是经过两次铸造而成的,先铸尊体,并在肩部相应的位置上预留孔道,然后在孔道上再搭陶范,铸制羊头。
商代後期 三羊尊。尊为大口广肩型,厚唇外折,细颈上有三道凸弦纹。肩部等距离地装饰三只高浮雕形式的卷角羊头,间以回形纹为地的目形纹饰。腹部较肥硕,纹饰更为华丽,在回纹地上有三组兽面纹,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兽面上最能传神的眼睛,增加了肃穆庄重的气氛。圈足较高,上边有两条凸弦纹,中间有三个等距离的较大圆形孔,这是商代铜器的典型特征之一,圈足的下部在回纹地上饰有六组兽面纹。全器图案布局错综复杂,繁而不乱,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同类器物中之最大者。这件尊是经过两次铸造而成的,先铸尊体,并在肩部相应的位置上预留孔道,然后在孔道上再搭陶范,铸制羊头。
亚XU方尊 亚族祭祀诸位王后和太子的宝器。
亚XU方尊 亚族祭祀诸位王后和太子的宝器。
音酗
音酗
商後期 友尊 尊侈口,束颈,圆体,鼓腹,圈足。口下饰一周叶形纹,颈饰两道圈带纹,间饰雷纹,腹部用雷纹作地,上面平雕九只象纹,足饰瓦纹,上有三个“十”字孔。器外底铸铭文“友”字,为该器作器者的家族名号。铭文在外底较为少见。九只象纹是该器的主题纹饰,简练的线条勾画出象的形象:硕大的身躯,垂尾,圆目凸起,目旁有一大耳,夸张地描绘象的长鼻,上卷后又向下勾,其长度超过了象身。九只象首尾相接,似在行走,形象生动逼真,因此,该尊又称九象尊。
商後期 友尊 尊侈口,束颈,圆体,鼓腹,圈足。口下饰一周叶形纹,颈饰两道圈带纹,间饰雷纹,腹部用雷纹作地,上面平雕九只象纹,足饰瓦纹,上有三个“十”字孔。器外底铸铭文“友”字,为该器作器者的家族名号。铭文在外底较为少见。九只象纹是该器的主题纹饰,简练的线条勾画出象的形象:硕大的身躯,垂尾,圆目凸起,目旁有一大耳,夸张地描绘象的长鼻,上卷后又向下勾,其长度超过了象身。九只象首尾相接,似在行走,形象生动逼真,因此,该尊又称九象尊。
商代後期 父丁尊。殷王,康丁,祖甲子禀辛弟。武乙称其父康丁为父丁。史书中称庚丁。庚为康之初文,故通用。康丁是庙号,直系先王。卜辞又称康祖丁。
商代後期 父丁尊。殷王,康丁,祖甲子禀辛弟。武乙称其父康丁为父丁。史书中称庚丁。庚为康之初文,故通用。康丁是庙号,直系先王。卜辞又称康祖丁。
商後期 作尊彜尊 尊圆体,侈口,直颈,深腹,圈足外撇。腹部饰三层纹饰:上层饰四牛纹,牛曲腿而卧,嘴微张,目视前方,二牛间各饰一个半浮雕兽首;中层饰四条锥形凸棱,间饰四只目纹,目纹四周为四瓣叶纹;下层饰单首双身龙纹。此尊通体纹饰均采用半浮雕艺术手法,无地纹衬托。
商後期 作尊彜尊 尊圆体,侈口,直颈,深腹,圈足外撇。腹部饰三层纹饰:上层饰四牛纹,牛曲腿而卧,嘴微张,目视前方,二牛间各饰一个半浮雕兽首;中层饰四条锥形凸棱,间饰四只目纹,目纹四周为四瓣叶纹;下层饰单首双身龙纹。此尊通体纹饰均采用半浮雕艺术手法,无地纹衬托。
西周中期 免尊 
尊内底铸有铭文5行49字,大意:在六月第一个吉日丁亥这一天,王在郑地,王到了宗庙的大厅。在册命典礼上,邢叔作免的佑者。王嘉奖免,命史官懋赐给免官服中的皮裙和麻带。任命免为司工。为了答谢和宣扬王的美意,做了这件尊。免将万年永宝用此彝器。
西周中期 免尊 尊内底铸有铭文5行49字,大意:在六月第一个吉日丁亥这一天,王在郑地,王到了宗庙的大厅。在册命典礼上,邢叔作免的佑者。王嘉奖免,命史官懋赐给免官服中的皮裙和麻带。任命免为司工。为了答谢和宣扬王的美意,做了这件尊。免将万年永宝用此彝器。

青銅酒器·尊·釋名

在青銅器銘文中,「尊」、「彝」兩字通常連用,此時「尊」字是成組禮器的共稱。 直至北宋時期,人們才把上述盛酒器專稱為尊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於其作品中有「尊前擬把歸期說」之句。 至今粵語仍然稱瓶為「樽」。中華大字典引文選沈休詩(昭明文選・詩己・卷第三十・雜詩下・三月三日率爾成篇:「象筵鳴寶瑟,金瓶汎羽卮。」〘……漢書曰:莽何羅行觸寶瑟。瓶,酒器也。〙)而指瓶有酒容器義。粵語稱瓶爲樽或從此。

青銅酒器·卣(yǒu)

一種古代酒器,常見於商朝和西周時期,在南方延續到春秋時期。
在殷墟甲骨文卜辭、西周金文及先秦文獻中都有「卣」的存在,如:甲骨卜辭中的「鬯ㄔㄤˋ五卣」、「鬯三卣」等;西周盂鼎金文中的「易女(汝)鬯一卣」,毛公鼎銘文中的「易女𩰤(秬)鬯一卣」等;《尚書·洛誥》中的「伻來毖殷,乃命寧予以秬鬯二卣」,《詩經·大雅·漢江》中的「秬鬯一卣」,《史記·晉世家》中的「天子使王子虎命晉侯為伯,賜大輅,彤弓矢百,玈弓矢千,秬鬯一卣,珪瓚,虎賁三百人」等。可知此處作為鬯的單位的「卣」字是指一種專門盛鬯酒的酒器。
「卣」字原指草木之實,甲骨文及金文中多加「皿」構成形聲字,即「𪾏」,今寫作「卣」。由於出土的青銅器中並沒有自名為「卣」的,因此雖然已知卣為酒器,但未必就是今日所說的卣。將青銅器中的有特定器形的一類稱為卣始於宋代。一般被定為卣的青銅器有以下特徵:斂口,碩腹,頸部兩側有提梁,上有蓋,蓋上有鈕,下有圈足。
商後期 ㄐ毌父戊方卣
商後期 ㄐ毌父戊方卣
商後期 二祀YI其卣
商後期 二祀YI其卣
傷後期 十字洞腹方卣
傷後期 十字洞腹方卣
商後期 FU(箙)贝鸮卣
商後期 FU(箙)贝鸮卣
商後期 戉箙卣 上海博物館 銘文:戉箙
商後期 戉箙卣 上海博物館 銘文:戉箙
商後期 美國布魯克林博物館
商後期 美國布魯克林博物館
商後期 虎食人卣 法國賽努奇博物館
商後期 虎食人卣 法國賽努奇博物館
商 獸面紋三足青銅卣 江西博物館
商 獸面紋三足青銅卣 江西博物館
西周早期 圉卣 首都博物館
西周早期 圉卣 首都博物館
春秋時期 動物紋提梁卣 衡陽市博物館
春秋時期 動物紋提梁卣 衡陽市博物館
西周早期 曲折雷紋卣 上海博物館 銘文:作宗寶彝
(由20世紀中期得自煉銅廠廢料的碎片修復)
西周早期 曲折雷紋卣 上海博物館 銘文:作宗寶彝 (由20世紀中期得自煉銅廠廢料的碎片修復)
西周 𫕉伯銅卣 甘肅省博物館 銘文:𫕉伯作寶尊彝
西周 𫕉伯銅卣 甘肅省博物館 銘文:𫕉伯作寶尊彝

青銅酒器·鈃(xíng)

鈃又作鉶、鋞,是中國古代的筒形盛酒器,兼盛食,尤以西漢的銅鈃為典型。其得名與「細長」這一詞源義有關,與之同源的頸、莖、經、脛、徑等字都隱含有此義。其形制與卣同為直筒形,但雙環耳處連接為提梁,與頂蓋相連,腹部下方有三蹄足與之相接。

青銅酒器·壺

壺指陶瓷或金屬製成的一種容器。壺的形制深腹斂口,多有蓋。通常用來盛茶、酒等液體。在中國古代,壺也是一種用於盛酒的禮器。壺有圓壺、方壺,容量約一石,比甒(wǔ,古代一種瓦製容器,多用於盛酒。)大。
壺的產生年代很早,甲骨文上就已經發現壺字。壺在誕生之初是陶器的一種,有盛水、盛酒之用,後來發展為銅器,兼作一種盛酒的禮器,有圓壺、方壺兩種。
商前期 獸面紋方壺
商前期 獸面紋方壺
商後期 矢壺 壶内底铸铭文“矢”字,“矢”为做器者的族名。
商後期 矢壺 壶内底铸铭文“矢”字,“矢”为做器者的族名。
西周晚期 蔡公子壺 銘文:唯正月初 吉庚午蔡 公子□作 尊壶其眉 寿无疆 子子孙孙万年 永宝用享
西周晚期 蔡公子壺 銘文:唯正月初 吉庚午蔡 公子□作 尊壶其眉 寿无疆 子子孙孙万年 永宝用享
商後期 婦好扁圓銅壺
商後期 婦好扁圓銅壺
西周恭王時期的「已其」仲壺
西周恭王時期的「已其」仲壺
西周宣王時期的〈頌壺〉
西周宣王時期的〈頌壺〉

青銅酒器·罍(léi)

罍,中國商朝晚期至東周時期大型的酒器,雙耳細頸罐式,有方形和圓形兩種形狀,其中方形見於商代晚期,圓形見於商朝和周朝初年。從商到周,罍的形式逐漸由瘦高轉為矮粗,繁縟的圖案漸少,變得素雅。
前1600至前1000年的二里崗文化時期,中原開始鑄造罍,並輸出到長江中游,當地其後亦鑄造罍。在商代和西周陪葬的禮器組合中,罍較為少見。在商周疆域外圍,罍一類容器卻是最常見的青銅器種類,可能這是商周王朝送給友邦的禮物。迄今考古發現最華麗的一組罍,來自四川彭州竹瓦街。
商后期 亚xu方罍
商后期 亚xu方罍
西周中期 淊御史罍
西周中期 淊御史罍
皿方罍,商代晚期所造,迄今出土的方罍中最大最精美的一件。
皿方罍,商代晚期所造,迄今出土的方罍中最大最精美的一件。
克罍,西周初年燕國所造,銘文記載周天子封燕召公於燕,其子克到燕地赴任,和克盉銘文相同。
克罍,西周初年燕國所造,銘文記載周天子封燕召公於燕,其子克到燕地赴任,和克盉銘文相同。

青銅酒器·瓿(bù或pǒu)

瓿,中國古代的禮器,由青銅或陶土製成,用於盛放水、酒、醬等物。流行於商朝至東周時期。
形狀似尊,但比尊矮小。有圓形和方形、帶耳和不帶耳之分,耳多做成獸頭狀,大腹、圈足、斂口,有蓋子。器身常有饕餮紋、乳釘紋、雲雷紋等裝飾。其中一座四羊首瓿藏於上海博物館。
揚雄《方言》中提到「缶謂之瓿㼴。其小者謂之瓶。」《廣雅》則言「瓿,缶也。又瓶也。」則瓿和缶可能為同一器物。
商朝晚期的四羊首瓿
商朝晚期的四羊首瓿
战国前期 嵌红铜龙纹瓿
瓿圆体,小口,大腹,肩上有二环,有盖,盖顶部正中有一环。盖、器肩及腹下部饰菱纹,腹部饰龙纹。纹饰均以红铜镶嵌。
战国前期 嵌红铜龙纹瓿 瓿圆体,小口,大腹,肩上有二环,有盖,盖顶部正中有一环。盖、器肩及腹下部饰菱纹,腹部饰龙纹。纹饰均以红铜镶嵌。

青銅酒器·方彝

方彝是中國商周時期的青銅酒器兼禮器,用來盛酒,流行於殷代中期至西周早期。方彝器身為長方體,蓋頂作四阿頂狀,整體形似房子或穀倉。

青銅酒器·方彝·形制

方彝的器形特點是:器身接近長方體,側面與橫截面皆為長方形;有蓋,蓋為四阿頂形狀,且蓋頂中間有一個同為四阿頂形狀的鈕方圈足;四隅和四面中心線常飾以扉棱。
方彝可以分為直腹曲腹兩類。或再分出一類雙耳方彝,兩側有像揚起的象鼻形的雙耳。 婦好墓還曾出土一件形制特別的偶方彝,像兩個方彝的合體,造型可能是在模仿當時的大型宮殿建築。

青銅酒器·方彝·名稱和功用

這類青銅器在銘文中自稱為「尊」、「彝」等。「尊」和「彝」分別是青銅酒器和青銅器的共同稱謂,而非一類器物的專稱。容庚首先明確將這種青銅器定為獨立的一類,並暫名為「方彝」,後來的學者也都遵循這一稱呼。
方彝用來盛酒。雙耳方彝的蓋上都有兩個方形缺口,用以放置用於挹酒的小斗。陝西長安張家坡井叔墓出土的方彝,就裝有兩隻圓形小斗。
殷商方彝,大都會博物館藏
殷商方彝,大都會博物館藏
直壁方彝 德國科隆東亞藝術博物館藏
直壁方彝 德國科隆東亞藝術博物館藏
曲腹方彝 叔牝方彝,洛陽博物館藏
曲腹方彝 叔牝方彝,洛陽博物館藏

青銅酒器·鍾(盛行于漢代)

鍾,酒器,即盛酒容器的一種,盛行於漢代
許慎《說文解字》曰:「鍾,酒器也。從金重聲。」 古有「堯舜千鍾」的說法,後來「鍾」也和「盅」相通。
鍾的形制似鼓腹細項的瓶但形體大於瓶,主要用於盛酒或貯糧。
安邑下官鍾,塔爾坡秦青銅器窖藏出土,現藏於咸陽博物館。
安邑下官鍾,塔爾坡秦青銅器窖藏出土,現藏於咸陽博物館。
而「鍾」亦作為古代容量單位,可裝受六斛四斗,通常是「十釜為一鍾」。孟子曰:「萬鍾於我何嘉焉?」以示視不義之財如糞土。
  • Twikoo